春眠不觉晓,只想睡个天荒地老…为什么患癌后的第一个春季,春困似乎来得比往年更猛烈一些?
回想起在抗癌治疗后,就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疲倦,没力气、不想动、怎么睡也睡不够、稍微动一动就很累……
到底这种难以摆脱的疲惫是春天的“锅”还是乳腺癌惹的祸?家人让我静养,医生却让我“动起来”,要怎么破?小编今天就来一一解答~
{癌因性疲劳}是什么?
疲劳是乳腺癌患者最常抱怨的症状之一,即使是在完成治疗很久之后仍然如此。有数据显示,接受手术的患者100%会有疲劳感,接受化疗的患者中约75%-96%会出现疲乏,放疗的患者为82%-96%。
这类疲劳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癌症相关,且通常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因此被称为「癌因性疲劳」。
那癌因性疲劳从哪来的?
●手术。可能会干扰患者的生物节律,由此产生的疲劳的持续时间往往会超出预期。此外,全身麻醉、术后不适、止痛药以及活动受限也会引起疲劳。
●化疗。化疗药物不仅会减少红细胞、免疫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还会破坏某些细胞的结构或者限制它们的功能。比如,当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偏低时,可能会引起贫血而引起疲劳;当免疫细胞数量偏低时,由于抵抗力不足,也可能会引起疲劳;此外,化疗可能将女性的更年期提前,破坏其体内激素的平衡,也会引起疲劳。
●放疗。放疗产生的疲劳通常会持续数周或者数月。对大面积的骨骼进行放疗会降低患者红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如果同时进行化疗,引起的患者血细胞计数降低也会导致疲劳。
●激素疗法。该疗法会抑制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就像更年期一样,会让患者感到疲倦和虚弱。许多绝经前妇女在进行激素疗法时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表现进而导致疲劳,例如潮热、失眠等。
●靶向治疗。与化疗一样会减少患者的红细胞和免疫细胞,从而导致疲劳。
●止痛药。用于止痛的类固醇药物会减弱患者深度睡眠的能力。即使睡够了时间,患者仍可能会感到疲倦。类固醇也可以引起体重增加和肌肉丢失,从而使患者感到疲倦。一旦停止服用这些药物,疲劳就会缓解。
那癌因性疲劳与普通疲劳有什么不同呢?
据NCCN给出的定义,癌因性疲劳(CRF)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身体、情绪和/或认知疲劳或疲惫的、痛苦的、持久的主观感觉,与最近的活动不成比例,且干扰正常功能。
●癌因性疲劳只特定出现在癌症患者身上;
●通常无法通过休息缓解;
●不仅有躯体上的疲劳,还包括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和社会幸福感的缺失;
●在癌症治疗时其症状与癌症的持续和复发有相关性;
● 可出现在癌症的任何阶段;
●症状可以是暂时性的,亦可以是永久性的。
如何战胜疲劳?
通过综合多项治疗方式荟萃分析对比发现,药物治疗对改善癌症患者疲劳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地,综合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更能减轻患者的疲劳症状。
运动疗法
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单独或联合进行)在癌症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可降低患者疲劳的症状,并具有很大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瑜伽可以在癌症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有效地减少疲劳感,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自我催眠或深呼吸的放松技巧等,均被证明能有效降低癌症患者的疲劳感。临床指南也将瑜伽列为癌因性疲劳的治疗手段之一,且证据水平提高到C级。
本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