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市场的崭新春天,让并购整合释放出温暖的信号。
日前,华润医药旗下华润双鹤宣布拟斥资31.15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北药集团持有的华润紫竹100%股权,引发产业高度关注。市场普遍认为,本次收购行动整合资源、丰富产品管线的目标极为明确,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毓婷”“金毓婷”等品牌产品,将纳入华润的产品组合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双鹤在短短几个月前,刚刚以2.60亿元的对价、收购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股权,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糖尿病药物产品管线。不到半年时间两度出手,并且本次收购华润紫竹溢价率超过170%,释放出极为强烈的产业整合信号。
事实上,除了华润,2月份以来,多家央企巨头相继公布新动作。2月6日,中国通用集团拟并购整合重药控股;2月21日,国药集团拟溢价34%,以154.5亿港元总代价私有化中国中药。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华润医药、国药集团和中国通用集团的医药板,相继通过不断收购相关资产而发展壮大,已披露的累计金额超过260亿元。
市场观点分析指出,并购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整合的有效手段,央企、国企正在全面加速成为本轮医药行业整合的引领者和主导者。医药行业短期内并购案例增多,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内外交织、共同推动。
从政策层面来看,并购重组近年来利好政策频出。从资本市场方面来看,证监会持续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从行业层面来看,在经历了资本过热之后,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整体回调,逐步回归合理区间。部分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试图通过并购重组扩充产品管线、提升技术实力,以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央企变身“超级买家”
据了解,2023年6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明确了“中央企业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等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华润医药、国药集团、中国通用等央企变身“超级买家”,加速拓展自己的医药版图。
聚焦华润医药来看,2023年以来,华润医药旗下各个平台正在加速整合医药资源,包括收购昆药集团、复大医疗、天安药业、华润紫竹等。
如今,被称之国内医药界“超级买手”的华润医药旗下共有成员企业超过700家,其体系内控制8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过2000亿元。
作为华润医药旗下的8家上市平台之一,华润双鹤近年来的收并购动作相对频繁。按照本次华润双鹤发布的最新公告,公司本次收购华润紫竹超过31亿元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针对此次收购的目的,华润双鹤表示,本次交易是华润集团化药板块业务整合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优质资产注入华润双鹤,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放大竞争优势及提升未来业绩,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符合最大化保证股东权益的需求。
客观而言,华润紫竹的确拥有足够重磅的核心产品。公司主要从事女性健康用药及器械、口腔用药、眼科用药、糖尿病用药、原料药研发生产销售业务,尤其在女性健康领域,主营生殖健康类药物左炔诺孕酮片“毓婷”“金毓婷”等产品,为细分领域的明星产品。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华润紫竹总资产约为26.94亿元,净资产约为10.54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6.4亿元;2023年1—8月,华润紫竹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06亿元,净利润约为2.82亿元。
在此次收购华润紫竹前,华润双鹤已多次进行并购。2023年9月28日,华润双鹤公告称,以自有资金2.6亿元收购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9.681%股权,进一步丰富公司糖尿病药物产品管线;更早之前,华润双鹤以自有资金5.02亿元收购神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0.11%的股权,快速进入生物发酵领域等。
投资并购频频的华润医药,也的确不断创造着整合的价值。以华润双鹤为例,如今已拥有慢病、专科、输液三大平台及18个亿元级品种,年营收近百亿。投资并购行为机遇与风险并存,相比较于其他企业,显然华润医药系公司在资金和人脉上更具优势。
作为资本市场的“超级买手”,华润医药仍在场内寻找更好的标的。
2023年9月,华润医药刊发中报,继续将整合资源作为核心策略,称会重点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型企业和重点产品线的并购整合机会”。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华润医药集团的并购还将继续。
并购重组速度有望提升
202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2024年国资国企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是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其中提及稳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因此,行业对国有资源重新整合提出了新要求,在企业并购方面出现很多新方式、新想法。
近年来,国药集团也通过一系列的重组整合,并购盈天医药、同济堂、天江药业、一方制药,太极集团等。2月23日,国药集团宣布拟以每股4.6港元的价格将中国中药控股私有化,该私有化建议的总代价约为154.5亿港元,引发资本市场热议。
中国中药主要从事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中药饮片销售,早在1993年4月就已登陆港交所上市。其2023年中报显示,中国中药2023年上半年营收93.03亿元,股东应占溢利5.79亿元,日前,年报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85%至95%。
2021年以来,市场曾两次传出国药集团将私有化中国中药的消息,并因此引发股价大幅波动,但均未得到企业公开确认,如今,靴子落地,中国中药股价在消息公布次日迎来开盘大涨,2月22日股价大涨超20%。若此次私有化进程顺利,中国中药将从港股市场退市,这也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第一家拟进行私有化交易的药企。
资本市场对中国中药股价的持续走高反映了投资者对私有化计划的乐观态度和认可。股价的上涨说明市场对私有化方案的预期较高,相信私有化有望带来更高的回报,以及对私有化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期待。
业内认为,中国中药私有化有望开启国企改革新篇章。私有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私密和灵活的空间,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这种灵活性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增长的关键因素。预计随着宏观政策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私有化并回归A股市场有望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值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在1月2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国资委已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有投资机构分析,国常会释放稳定市场信心强烈信号后,人民银行、证监会、国资委密集发布利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证监会首提“以投资者为本”建设资本市场,国资委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负责人业绩考核,这些措施均有利于提升医药产业和投资者信心。